第70章 《太平御览》选注(其二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(书接上回)

   齐国姜氏可能是有美貌的基因,所以当时的各种书籍中都频繁出现孟姜(姜家大女儿)、齐姜、吕姜(姜姓吕氏)等,还出了著名美人庄姜,“姜”几乎成了美人的代名词。之前我讲《陈风》时提到的夏姬,最后巫臣【楚国申县(今河南南阳北)县尹,故号“申公”。芈姓,屈氏,名巫,一名巫臣,字子灵】直接叛楚投晋带她私奔晋国,这位美人的美貌也遗传下来了: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左传》曰:【晋国大夫】叔向欲娶申公巫臣氏【即巫臣和夏姬的女儿】。其母曰:吾闻甚美必有甚恶,而天钟美于是,将必以是大有败也。【大致和《道德经》的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”意思相近。】昔有仍氏生女,黰黑光可以鉴,名曰玄妻,乐正后夔娶之,生伯封,实有豕心。夫有尤物,足以移人,苟非德义,则必有祸。(尤,异也。)”

  

   《太平御览》这一段其实有脱漏或者删节,完整版应该是这样的:

  

   “初,叔向欲娶于申公巫臣氏,其母欲娶其党【母亲的亲族】。叔向曰:吾母多而庶鲜,吾惩舅氏矣。【我妈那边都是姨妈,连远房舅舅(母亲的庶兄,和母亲同父异母)都没有几个,我戒忌娶那些舅舅的女儿(妻族势力太弱小)。】其母曰:子灵之妻【夏姬】杀三夫、一君、一子,而亡一国、两卿矣,可无惩乎?吾闻之:甚美必有甚恶。是郑穆少妃姚子之子,子貉(hé)之妹。【夏姬是郑穆公少妃姚(桃)子的女儿,子貉(郑灵公)的妹妹。】子貉早死无后【这里把郑灵公早死也视为夏姬带来的灾祸了;又或者意思是郑灵公没有后代,所以上天将姚子的美貌和运气都让夏姬继承了;又或者,郑灵公落得如此下场,夏姬却好好的,运气用在前面了,以后下场更惨】,而天钟美于是,将必以是大有败也。【其实你少说一件,就是夏姬的异母兄长子蛮早夭,后世传说子蛮也是被夏姬榨干而死的。】昔有仍氏生女,黰(zhěn)黑而甚美,光可以监,名曰玄妻【这里是描述玄妻头发黑美】。乐正后夔取之,生伯封,实有豕心,贪惏无餍,忿颣(lèi)无期,谓之封豕。有穷【氏】后羿灭之,夔是以不祀。且三代【夏、商、西周】之亡、共子【晋献公太子申生谥共】之废,皆是物也,女【汝】何以为哉?夫有尤物,足以移人。苟非德义,则必有祸。叔向惧,不敢取。平公强使取之【晋平公:兄弟别怂啊,怕你妈吗?没事,就说是我的旨意】,生伯石。伯石始生,子容之母【叔向嫂子】走谒诸姑曰:长叔姒生男。姑【婆婆】视之。及堂,闻其声而还,曰:是豺狼之声也。狼子野心。非是,莫丧羊舌氏矣。【不是这孩子,谁能毁掉羊舌氏啊。】遂弗视。”(羊舌氏是晋献公弟弟后代的其中一支,世代担任军中羊舌一职而得氏名,叔向是羊舌职二子羊舌肸的字。)

  

   顷公十二年(公元前514年),晋侯的两名宗族人,祁傒之孙、叔向之子,相互诋毁于国君之前【互揭对方老底呗】。六卿本就想削弱公室,于是就依照刑法全部灭掉他们的宗族(祁氏、羊舌氏),并把他们的封邑分为十个县,各卿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县大夫。从此,公族再无与卿族抗衡的可能,晋君更加微弱,六卿都强大起来。(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,主要由狐氏、先氏、郤氏、胥氏、栾氏、范氏、中行氏、智氏、韩氏、赵氏、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。)(估计是这次株连太广导致人心不定,第二年六卿就建议晋顷公“铸刑鼎”,造出了晋国第一部成文刑法典,稳定人心,告诉大家,我们不是乱杀的,是“有法可依”的。)

  

   美人真的会带来祸害吗?其实大概是因为美人会被强者争夺,又分散强者的精力,使他败于更强者或者阴谋,直到这名美人被杀或被视为祸水。美人的后代会带来祸害吗?大概只是继承了母亲的美貌,所以从小被溺爱、娇生惯养,所以更容易闯祸。或许这就是尤物移人的道理吧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公羊传》曰:骊姬者,国色也(其颜色一国之选)。”

  

   如果看过晋文公重耳故事的话,应该知道骊姬,我就不多说了。骊姬有时也写作丽姬,而西施也有丽姬的别号,两者撞名了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(《公羊传》)又曰:邾娄颜夫人者,姬【其他文献多作“妪”】盈女,国色也。”

  

   这里《太平御览》仍然只节选了一句,原本的故事是这样的:邾娄国颜公为君的时候,邾娄国前代国君的女儿有做鲁国前代国君夫人的。当时鲁孝公还年幼,颜公在鲁国国君的宫殿中奸淫了前代鲁君的九个未出嫁的女儿【自己外侄女?】,并且伙同坏人准备杀死鲁孝公,结果鲁孝公大难不死,他们杀死的是鲁孝公乳母的儿子。事情败露,鲁国鲍广父与梁买子背着鲁孝公找周天子告状,周天子让鲁国鲍广父与梁买子诛杀颜公,立大夫叔术为邾娄国国君。颜公夫人是老妪“盈”(或者姬盈)的女儿,国色天香,说谁能杀掉杀颜公的人,自己就再婚嫁给谁。叔术贪图颜公夫人的美色,杀掉了鲍广父、梁买子。

  

   颜公奸淫自己外侄女还不算最离谱的,汉代刘定国直接乱伦自己父妾、弟妻和自己女儿:“至孙定国,与父康王姬奸,生子男一人。夺弟妻为姬。与子女三人奸。……【汉武帝】诏下公卿,皆议曰:定国禽兽行,乱人伦,逆天,当诛。上许之。定国自杀,国除为郡。”(《史记》)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战国策》曰:晋文公得南威,三日不朝,遂推南威而远之,曰:后代必有以色亡国者。”

  

   南威,又作南之威,可能本来意思是南国(南方,可能是周南、召南)一个名“威”的女子。能让明主晋文公三日不朝,也是当时著名的美人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汉书》曰:武帝李夫人本以倡进。初,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律,善歌舞,侍立起舞,歌曰: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宁不知倾城与倾国?佳人不可得。帝叹息曰:善,世岂有此人乎。平阳【平阳公主】因言延年有女弟,帝乃召见之,实妙丽善舞。李夫人少而早卒,上怜悯焉,图画其形于甘泉宫。”

  

   因为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还记载了汉武帝少时读书,和陪读书童韩嫣(后来还有其弟韩说,两兄弟)相爱的事迹(一些书将原文“相爱”翻译为“友爱”,我直接不译)(后来汉武帝还找馆陶公主晚年的面首董偃喝酒),所以有人说汉武帝是双性恋,对李延年、李夫人也是兄妹两个都爱。要我说,也可能是“铜双性恋”,你看李夫人“少而早卒”,被汉武帝一直纪念,而韩嫣、李延年后来都因为作奸犯科被杀,不见汉武帝有什么爱情、宠爱;相反,霍去病在甘泉宫的狩猎中假装误杀了冲撞舅舅卫青的李敢(李敢认为父亲李广之死是卫青一手造成,冲撞并打了卫青),由于武帝此时正宠信霍去病,便包庇霍去病的罪责,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。(一年后霍去病病逝,年仅24岁。)只怕是韩嫣、李延年壮老,又没有霍去病那样的大功,所以宠爱不再了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(《东观汉记》)又曰:初,光武闻阴丽华美,而悦,叹曰:娶妻当得阴丽华。后为皇后。”

  

   这故事更是家喻户晓,我就不多说了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汉武故事》曰:帝起明光宫,发燕赵美女三千人以充之,率取十五以上、二十以下,年满四十者出嫁。凡诸宫美人可七八十,帝从行郡国,载之后车,与上同辈【和汉武帝在车队同一列】者十六人,员数恒使满。皆自然美丽,不施粉白黛黑,衣轩者【服侍更衣和上下车的人】亦如之。”

  

   如果记载属实的话,那么看来汉武帝其实和唐代白居易差不多,喜欢不大不小刚刚好的。(又或者是装的。)汉武帝还带着几十号诸宫美人巡游郡国,是给诸侯王和天下人炫耀吗?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晋阳春秋》曰:荀灿字奉倩,常曰:妇人者,才智不足论,自以容色为主。骠骑将军曹洪女有美色,灿于是聘焉,容服帷帐甚丽,专房宴寝。历数年后,妇偶疾亡。未殡,傅嘏往唁,灿大哭神伤,曰:佳人难再得。痛悼不已,岁馀亦亡。”

  

   名字叫“灿(三女为燦【灿】)”、“奉倩”,果真追随倩女而去了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(《晋阳春秋》)又曰:谢鲲邻家有美女,鲲挑之,女织梭投之,折其两齿。”

  

   好家伙,和邻家少女调情,把自己牙齿调掉两颗。魏晋时期风气开放,所以才有这种事情。

  

   说起牙齿,我想起古代琉球国【清末被日本吞并,现为日本冲绳县】习俗,认为女子牙没长齐象征年轻,所以贵族女子和部分平民女子流行将一颗或几颗门牙敲掉一半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(崔鸿《十六国春秋》)又《后赵录》曰:石虎郑后名樱桃,晋司徒仆射郑世达家妓也,在中【众】猥妓中,虎数叹其貌于太妃,太妃给之。

   又曰:前秦苻坚灭燕,慕容冲女弟年十四,殊色,坚纳之。”

  

   郑樱桃是暴君石虎第三任妻子,给他生了两个儿子;后世却有人看到有史书记载郑樱桃的出身为“优僮(童)”,就说郑樱桃是美少年,是石虎的娈童、男宠,这是不知道表演歌舞、倡优剧的童子或侏儒有男有女吗?慕容冲倒是苻坚的男宠,不过上文记错了,应该是慕容冲14的姐姐清河公主而不是妹妹先入宫,后来12的慕容冲也进去了。(《晋书》:初,坚之灭燕,冲姊为清河公主,年十四,有殊色,坚纳之,宠冠后庭。冲年十二,亦有龙阳之姿,坚又幸之。姊弟专宠,宫人莫进。长安歌之曰:一雌复一雄,双飞入紫宫。)(汉武帝:还是你玩的更开,我都没敢让韩嫣、李延年他们直接住在后宫,我还要点脸。【后来还因为韩嫣借自由出入后宫的机会私通宫女而处死了韩嫣。】)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(旧)唐书》曰:乔知之尤称俊才,所作篇咏,时人多讽诵之。则天时,累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。知之有侍婢,曰窈窕娘,美丽善歌舞,为武承嗣所夺。知之怨惜,因作绿珠篇以送与婢。婢感愤自杀。承嗣大怒,因讽酷吏罗织知之,下狱死。”

  

   《绿珠篇》:

   石家金谷重新声,明珠十斛买娉婷。

   此日可怜君自许,此时可喜得人情。

   君家闺阁不曾关,常将歌舞借人看。

   意气雄豪非分理,骄矜势力横相干。

   辞君去君终不忍,徒劳掩袂伤铅粉。

   百年离别在高楼,一代红颜为君尽。

  

   “人事部二十二

   美妇人下

   ……

   《尹文子》曰:齐有黄公者,好谦卑,有二女,皆国色,尝谦辞毁之,以为丑恶。丑恶之名远布,年过而一国无敢聘者。卫有鳏夫,失时冒娶之,果国色。”

  

   太谦虚了有时候也不好。那么周代“年过”、“失时”是多少岁呢?其实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标准有差异,北齐-唐代孔颖达研究过这个问题:周时天子是“一星终”后,也就是岁星在十二星次运动一周后,即十二岁时行冠礼,比庶人十五行冠礼早三年,证明当时确实是天子计算虚三岁,地位越低虚岁越短,直到庶人没有虚岁,和后世习惯男子虚一岁不一样。然后不同的文献又留下了不同的标准:《大戴(礼记)》说:男三十,女二十,有昏娶,合为五十,应大衍之数,自天子达于庶人,同一也故。《春秋左氏》说:国君十五而生子,礼也;二十而嫁,三十而娶,庶人礼也。礼,夫为妇之长殇,长殇十九至十六,知夫年十四、十五见士昏礼也。【十九至十六岁死叫长殇,有妇人为夫君服长殇,所以当时应该有十四、十五结婚的男子。】许君谨案:舜三十不娶谓之鳏,文王十五而生武王,尚有兄伯邑考,知人君早昏娶,不可以年三十,非重昏嗣也。若郑意依正礼,士及大夫皆三十而后娶,及礼云夫为妇长殇者,关异代也或有早娶者,非正法矣。天子、诸侯昏礼则早矣,如左氏所释毛诗所用家语之说,以男二十而冠,女十五而笄,自此以后可以嫁娶,至男三十,女二十是正昏姻之时,与家语异也。(孔颖达注解版《礼记注疏》。)

  

   简单说,当时天子、国君重婚嗣,所以结婚早,国君十五(算上虚岁)而生子都是合礼的,庶人就不一样了。可能是担心庶人结婚太早,婚后不能专心服侍贵人。不过后世统治者有不同的思路:早生多生,人口多了,才有挥霍的资本啊。所以汉代规定女子年过十五不结婚就“五算”(五倍人口税),估计有继承战国时列国变法和秦朝陈规的成分——其实春秋时期就礼崩乐坏了。尹文子是战国时人,很可能已经经历了变法,所以女子“年过”可能是指超过十五没有结婚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淮南子》曰:曼颜皓齿,形姱骨佳,不待脂粉芳泽而美者,西施、阳文也(许慎注曰:阳文,楚好女也)。

   又曰:蔡之幼女,卫之稚质,纂组奇綵,抑黑质,阳赤文(纂组,织组也,如今之绶也,浅黑见赤其上也),汤、禹之智不能逮也(言不能及二国女之行也)。”

  

   后一句我曾经引用过几次,可能有人还记得。有一处地方和这个版本小异,你能找到吗?

  

   “……

   刘向《列女传》曰:萧史者,秦穆公时人,善吹箫,能致孔雀、白鹤。穆公女弄玉好之,公以妻焉,一朝随凤飞去。”

  

   后世“吹箫”、“弄玉”的典故出处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襄阳耆旧纪》曰:楚襄王游云梦,望朝云之馀,上有云气。宋玉曰:昔先王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一妇人,暧乎若云,皦乎若星,将行未至,如浮如倾,对曰:我帝季女,名曰瑶姬,未行而丧,封乎巫山之台,精魂为草实、为灵芝。”

  

   这则故事我以前也提到过。所谓巫山神女,大概率就是巫山巫女装扮的神女,用神仙的容颜、装束和独特的熏香、戏法等让你产生错觉。(有学者说,既然是“游云梦(泽)”见到的山,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巫山并非今日巫山,而在今天洞庭湖以北的长江北岸。今天湖北荆州市境内有八岭山,有庞大的古墓群,尤其是先秦楚国古墓最多,可能就是当时的巫山,至少是离巫山不远的祖先祭祀之山。后来人们逐渐把云梦泽的巫山和夔州的巫咸国巫咸山搞混了,其实前者在楚国国都附近,而后者在楚国西陲。再后来因为巫山、巫峡是长江三峡最长的一峡,声名远播,于是大家只知夔州巫山了。)而瑶姬“精魂为草实、为灵芝”的说法,似乎也证明我猜想秦代方士“种桃采芝”可能隐喻女子未必为错。晚清王韬跑去日本考察,还写了这么一首诗:“一月之中易两姬,要使餐花比馔玉。两行红粉尽嫣然,如余好色流媚目。三女成粲【燦,灿】我所欢,惜若蟠桃犹未熟。……”

  

   我还想起之前引用《朱子语类》,朱熹弟子黄升卿在“耳目之聪明为魄,魄是鬼”一句后面注解:“某自觉气盛则魄衰,童男童女死而魄去化。”一般认为这里是把“化去(即死去、生命消散去、离造化而去)”二字写反了,但或许这里“化”其实通“花”,指“生命之花”或者别的什么花呢?就像瑶姬死去之后,精魂化作了(或者进入了)草实、灵芝一样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《西京杂记》曰:卓文君好眉色,如望远山,脸际常若芙蓉,肌肤柔如脂。十七而寡,为人放诞风流,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。长卿作《美人赋》以自别。”

  

  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我以前专门写过一篇。因为是条懒狗,当时我有一部分内容是凭记忆写的,比如卓文君十八岁嫁人结果未婚夫在婚礼前死了。现在看《西京杂记》和其他一些文献,卓文君应该是十六岁嫁人,十七岁守寡,十八岁和司马相如私奔才对。估计当时要么是我记错了,要么是后世小说家有处女情结,所以改了故事,说所有故事都在卓文君十八岁那年发生,并且死的是未婚夫,所以卓文君还是处女云云,我不加甄别直接引用了。远山眉在后来是女子常画的一种眉形,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我喜欢的,眉淡而可见的那种。

  

   “……

   王子年《拾遗记》曰: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,常山人也。芸年十七,容貌绝世。时明帝选良家子入宫,灵芸别父母,歔欷累日,泪下沾衣。至升车就路之时,玉唾壶承泪壶即如红色。及至京师,壶中之泪凝如血矣。

  

   又曰:蜀先主甘后,沛人,生微贱。里中相者云:此女后贵,位极宫掖。及后长,体貌特异:年十八,玉质柔肌,态媚容冶。先主置后白绡帐中,户外望者,如月下聚雪。河南献玉人,高三尺,乃取玉人置后侧,常称玉之所贵,比德君子,况为人形,而不可设乎?后与玉人洁白齐色,观者殆相乱惑。嬖者非惟嫉于后,亦妒在玉人。后欲毁之,乃诫上曰:昔,子罕不以玉为宝,春秋美之。今吴、魏未灭,安以妖玩经怀?勿复进也。上乃彻玉人,众嬖皆退。当时以甘后为神智妇人。

  

   又曰:吴主潘夫人,父坐法,夫人输入织室。容态少俦,江东绝色,同幽者百馀人,谓夫人曰神女,敬而远之。有司陈于吴主,使图其容,夫人忧戚不食,减瘦改形,工人写之,以进吴主。主见喜,以琥珀如意抚案,嗟曰:此神女也,愁貌尚能感人,况在欢乐?乃纳于后宫。

  

   又曰:孙亮作绿琉璃屏风,每于月下清夜舒之。常爱宠四姬皆振古绝色,一名朝姝,二名俪姬,三名洁华,四名洛宝。

  

   又曰:周成王时,有因祗国,去王都九万里,献女士一人,善于工巧,体貌轻洁,被纤罗杂绣之衣,长袖脩风,至则结其襟带,恐飘飖不能自止;善织,以五色丝引而结之,则成文锦。”

  

   可以看到,汉末三国初的一些美人十七八才出嫁,既晚于汉代,又更晚于魏晋南北朝,证明当时大严寒、大饥荒、大瘟疫、大动乱对每个人人生轨迹的影响。

  

   “《吴会分地记》曰:土城者,勾践时索美女欲以献吴,于罗山得西施郑旦,作土城贮之,使近道,习见人,令贤傅母教之三年。”

  

   大概正是见到或听到了这种传说,金庸才会写范蠡教了西施三年。(另外,“西施郑旦”究竟是一人还是两人尚有争议。)罗山今天叫苎(苧)萝山,或许“苎”其实是由“贮”而来的?

  

   “段龟龙《凉州记》曰:隐王美人张氏,色艳出家为道,乃自投门楼,双股顿折,口诵经,颜色自若,俄而死。”

  

   啊这。

  

   “《典说》曰:司隶冯方女,国色也,避地扬州。袁术登城见而遂纳焉。诸妇害其宠,绐言【骗她说】:将军以贵人有志节,但见时示忧色,必长见敬重。冯氏如其言,术益哀之。诸妇因绞悬之厕,言自杀,术诚以为不得志而死,乃厚葬之。”

  

   啊这。

  

   “《方言》曰:娥、〔女+嬴〕㜲(音盈),好也。秦曰娥(言娥娥也)【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娥媌靡曼者。”注:妖好也。今人解作轻盈美丽。又,“俄”本义倾斜。】;宋谓之〔女+嬴〕(言〔女+嬴〕〔女+嬴〕也);秦晋之间,凡好而轻者,谓之娥;自关而东,河淆之间,谓之媌(今关西人亦呼好为媌,吾交切)【媌,眉目美,一说眼眶之中眼睛美。我猜想,媌妙音近,苗少意近,皆幼小,所以媌可能也通作妙。】,或谓之姣(言姣洁也,音皎);赵魏燕岱【疑此处当为代,指代地,下一处才是岱,指泰山】之间,曰姝(音枢,亦四方通语耳),或曰妦(言妦【丰】容也,音蜂);自关而西,秦晋之间故都曰忓(秦旧都今扶风雍县也,晋旧都今太原晋阳县也,其俗通呼好为忓,五于切)【注意是忓不是忏,hàn,善。多音多义,不一一列举。】

   又曰釥(踖眇切)、嫽(俗夭切),好也。青徐海岱之间曰釥,或谓嫽(今通呼小姣洁好者为嫽眇)好,凡通语也。朦(已红切)庞(鸱鸿切),丰也。自关而西,秦晋之间,凡大貌谓之朦或谓之庞,丰其通语也。

   娃(乌佳反)媠(诸遇反)窕(途了反)艳美也。吴楚衡淮之间,曰娃;南楚之外,曰媠(言婑媠也)。宋卫晋郑之间,曰艳;陈楚周之间曰窕;自关而西,秦晋之间,凡美色或谓之好或谓之窕。故吴有馆娃之宫,秦有漆娥之台(漆音七)【本来是漆的异体字㭍,下木,上两点水加七,可能是形容头发乌黑亮美】。秦晋之间,美貌谓之娥,美状为窕,美色为艳,美心为窈。奕偞,容也。自关而西,凡美容谓之奕或谓之媟(奕奕偞偞,皆轻丽之貌也)。”【上文一些生僻字其实我输入法里有,但如果在txt中保存就会变成?,估计得安装扩展汉字库或者换编码。不知道P站支不支持,所以我还是加了说明。】

  

   以前经常看到有人说,唐代以胖为美云云,然后就会有人纠正不对,说唐代和先秦是以健康的丰满、壮硕为美,不是肥胖或者虚胖,唐玄宗看安禄山跳舞其实是类似于看搞笑节目,不是喜欢安禄山的胖。看了上面汉代扬雄的《方言》片段,很多都可以和《诗经》遥相呼应,我觉得将先秦的审美标准概括为“健康的丰满、壮硕”也是不够准确的。或许一个时代其实不止一种主流审美,所以上面的《方言》之中,全国各地都既有丰满壮硕之美,亦有轻盈娇小之美。(那么有没有既丰满又轻盈的呢?)

  

   “《书记年》曰:梁武岷山,献女于桀,二女曰琬、曰琰。桀受女,刻其名于苕华之玉,苕是琬,华是琰。”

  

   按照《太平御览》另一卷的引用,这一段应该是:《竹书纪年》曰:后桀伐岷山,岷山女于桀二人,曰琬、曰琰。桀受二女,无子,刻其名于苕华之玉,苕是琬,华是琰;而弃其元妃于洛,曰末喜氏。末喜氏以与伊尹交,遂以夏亡。

  

   原来形容女子青春年少的“韶华”二字,竟可能来自于夏桀亡国的一段典故。而妺喜之所以和商国间谍伊尹勾勾搭搭,也不是收了伊尹的贿赂,而是故意灭亡夏朝,报复移情别恋、抛弃自己的夏桀。当然,这也只是众多说法的一种。

  

   上一篇写到商亡而结束,那么这一篇就写到夏亡搁笔吧。

  

   2023年1月16日

  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